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启承领航”导学·思政空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三全育人”理念,以培养高质量电子信息人才为使命,聚焦“六个一流”育人定位(即一流的环境怡悦学生、一流的资源面向学生、一流的导师融入学生、一流的管理服务学生、一流的文化熏陶学生、一流的品格塑造学生),将思政教育贯穿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引领研究生心怀“国之大者”,树牢理想信念之基、厚植基础创新能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围绕“一面旗帜、一个共识、一个品牌、一股活力”,以“四个一”助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铸魂、强基、赋能”的导学·思政育人共同体。
特色做法
1、红色铸魂,沉浸式打造思政育人新空间
坚持用理想信念铸魂育人,引领研究生价值追求,形成“大师引领、导师护航、文化浸润”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开展“信仰 追寻 传承”系列沉浸式思政课,讲述党史、红色校史。邀请党史、校史宣讲导师、行业知名专家,常态化开展信仰公开课等活动,以榜样力量点亮青年学生强国梦想,坚定科技报国使命。组织研究生深入华为、中兴等单位,依托校外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研学活动,让研究生在实景中探索国家通信信息事业发展,传承战邮精神,坚定科技报国初心。


2、绿色赋能,特色化构建智慧育人新载体
以“更多元的空间、更温暖的教育、更开放的办学、更自主的学习”满足研究生个性化、精准化、智慧化成长需求,规划建设了智慧育人空间,有效连通学习空间与生活社区、联通物理空间和数字资源,不断深化“导学·思政空间”的育人功能和文化内涵,使其成为智慧育人新载体。该空间以红绿蓝三色为底色,以数字化赋能,以电子信息特色文化元素为布置背景,邮政、信息、电子等育人元素随处可见、触手可及,发挥红色文化“漫浸润”育人作用,打造绿色智慧育人空间。空间内,设有心灵气象站、邮信读书角、师生交流空间、自主研讨空间、自主阅读空间、自主服务空间、红色基因和蓝色梦想文化展示区域等等。实现线上线下学习、科研、教学、生活等功能融通,形成“专人负责、导师指导、学生自治”的“导学·思政空间”。


3、蓝色报国,立体式塑造跨界育人新生态
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校企合作、支部共建、特色化活动等载体,打造育人合力,厚植家国情怀,推动全面发展。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文化浸润与环境熏陶相交融,形成三全育人新生态。聘请校外导师、行业专家、知名教授等,实现资源汇聚下的“柔性、丰富、多样、有效”的师生互动机制,不断获取协同、贯通、互动、互通的外延性助力,实现有序、高效的育人联动发展新生态。以特色主题活动深化育人效果,深入挖掘育人要素,打造“围炉论道”品牌活动,包括“研之邮道”“科研创新”“向美而行”“心灵聚焦”“生涯规划”5个模块,以导学下午茶、漫谈聊天的形式,让研究生在交流中收获温暖、感受珍贵、汲取智慧、获得力量、学会感恩,形成“跨界融合”协同育人新生态。



具体措施
1、围绕“一面旗帜”,搭建德才兼备“大舞台”
学院坚持党建引领,铸牢思政教育的“根”与“魂”。依托“导学·思政空间”,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覆盖研究生和博士共1171名学生。形成“院士讲信仰、导师讲传承、校友讲初心”的浸润式思政教育体系。开展了围绕爱国主义教育、爱校荣校教育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30余场。组织研究生深入华为、中兴等单位,依托校外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研学活动,与中移设计院开展“党建和创”活动,参加“雨花英烈中的青年学子展览”巡展活动,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凝聚奋进力量”等系列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党课百余次。






2、围绕“一个共识”,形成组织振兴“加油站”
创建“五位一体”的帮扶机制,依托领航思政空间,通过导师、辅导员、朋辈、室友、学长帮扶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深度契合研究生个性化、精准化、智慧化成长诉求,巧妙连通学习与生活空间,持续拓展导学・思政空间的育人功能与文化内涵,充分发挥思政空间 “漫浸润” 育人效能,在空间内布局心灵气象站、读书角、师生交流空间、自主研讨空间、自主阅读空间、自主服务空间等多元区域,达成线上线下学习、科研、教学、生活等功能交互融通,构建 “专人负责、导师指导、学生自治” 的导学・思政空间运作模式,全方位推动组织振兴与育人工作协同共进。

3、围绕“一个品牌”,增强理论应用“辐射力”
以学院品牌活动“时代新人硕博论坛”为引领,将学科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结合,邀请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万宝飞和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级一等奖获得者眭钧阳分享了自己的青春成长故事。开展“围炉论道”品牌活动,围绕“科研创新”“向美而行”“心灵聚焦”“生涯规划”等主题开展10余场主题活动,以导学下午茶、漫谈聊天的形式,让研究生在交流中收获温暖、汲取智慧、获得力量。



4、围绕“一股活力”,形成人才辈出“竞技场”
李双德博士连续四年担任博士第一党支部书记,志愿参加扶贫支教,辅导贫困学子200余人,荣获全国首批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40余项。万宝飞入选《人民日报》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获得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江苏省最美大学生等荣誉称号。
荣获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南京邮电大学党建工作创新奖三等奖、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样板党支部”荣誉称号、“南京邮电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博士党支部通过教育部公布第一批、第二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验收。研究生党建创新工作被《中国科学报》《江苏教育报》《新华日报》等媒体报道。


取得成效
“启承领航”导学·思政空间构建“思政引领、导学共建、科研育人、学科交叉”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新机制,打造沉浸体验、生动有趣、思想深刻的内容体系,将思政教育贯穿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在平台搭建、内容输出、队伍建设、导学关系、科研创新、实践育人、文化引领等方面积极探索,以空间建设反哺学科发展,以学科优势支撑思政创新,联动校企、校友、师生、朋辈形成育人合力。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导学·思政空间”的建设,打造新时代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南邮范式”,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拔尖创新人才贡献力量!
(撰稿:赵雨晨 编辑:吴进 审核:徐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