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颜晓红教授、黄丽亚教授团队研发新型神经调控吞咽障碍治疗仪取得突破
发布时间: 2025-04-28 浏览次数: 20 文章来源: 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

近日,我院颜晓红教授量子调控团队和黄丽亚教授脑机接口团队传来喜讯,通过精确采集脑电信号,并结合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深度分析,研究团队成功找出了针对吞咽障碍这一临床难题的最佳神经刺激方案,并基于此技术研制出新型“吞咽障碍治疗仪”。经过初步临床验证,该设备的治疗效果已达到国际水平。

吞咽障碍是一种常见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尤其在中风、神经系统损伤及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传统治疗方法多依赖于康复训练或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且疗程较长。我院团队针对这一临床难点,通过脑机接口和人工智能的结合,“破译”了吞咽刺激的神经调控密码,并依托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一流学科,成功实现了样机研制。研究团队技术方案负责人郝学元教授表示:“我们利用脑机接口技术实时捕捉患者吞咽过程中的神经信号变化,并通过人工智能大模型进行深度学习,最终找到最佳的神经刺激模式。这种个性化治疗方案不仅显著提升了治疗效果,还大幅缩短了康复周期。”

目前,团队已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医疗场景,并完成了初步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使用“吞咽障碍治疗仪”进行治疗的患者在吞咽功能恢复方面表现出明显优于传统疗法的效果。特别是在改善吞咽动作协调性、减少误吸风险等方面。参与研发和临床验证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外科吕著海主任和章洁医生表示:“这款设备最大的优势在于其精准性和智能化。同时消除了传统仪器的刺痛感,实现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患者的吞咽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我们希望通过这项研究,让更多患者能够享受到科技发展的成果。”团队负责人颜晓红教授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优化设备性能,并探索其在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潜在应用。”未来,随着脑机接口技术的不断进步,更多患者将有望从中受益,重获健康与生活的希望。

 

设备在脑科医院进行临床实验场景


(撰稿:郝学元 编辑:徐伟 审核:李炳祥)